電力安全性評價工作
2019-06-28 16:19:00
轉自中國安全網
252
一、安全性評價概述
安全性評價也稱危險性評價,西方國家也叫風險性評價。安全性評價的定義是:綜合運用安全性系統工程的方法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度量和預測,通過對系統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確認系統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尋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安全性評價是安全管理工作以“預防為主”的具體表現,也是安全管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開展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的必要性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電力系統一貫堅持的正確方針,時至今日從總體上看,我們發、供電企業預見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仍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在:不少單位事故發生前,似乎“平安無事”,事故發生后卻暴露了很多存在已久并且完全有可能提前發現和消除的隱患。有些單位雖然事故前,感到安全生產如履薄冰,但究竟哪些地方最易爆發事故,爆發什么事故,卻心中無數。開展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就是從這個客觀實際出發提出的課題,目的就是想通過安全性評價,提高企業對事故的預見性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是反事故工作的客觀需要。
(一)電業生產事故的認定、調查、分析和統計同安全性評價的區別
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的著眼點是安全基礎,反過來說就是危險因素。它不是圍繞已經發生的事故進行分析和評價,而是對“系統”現存的有可能導致特大、重大事故和惡性頻發事故的危險因素及其嚴重程度進行辨識和評價,因此它可以具體、全面地反映基層企業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從而提高企業對事故的預見性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安全性評價是安全生產上改善微觀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
(二)安全大檢查和安全性評價的區別
安全大檢查也是一項反事故例行工作,不可否認它對于提前發現缺陷和隱患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般來說它是一項群眾性的活動,涉及專業深度是有限的。
它的檢查項目機動性較大,根據事故形勢、季節特點、領導意圖、時間安排等在很大的范圍內變化,這種變化雖然是客觀實際需要,但是檢查項目的系統性、完整性同安全性評價項目相比,差距很大。以安全大檢查項目對企業的安全基礎進行全面評價,是不可能的。更主要的區別在于安全大檢查對檢查項目的重要性,發現問題的嚴重性都不進行“量化”結果。
(三)安全、文明生產達標工作同安全性評價的區別和聯系
安全、文明生產達標工作是促進發、供電企業“眼睛向內、挖掘潛力、加強管理、提高雙效”的有效途徑之一。安全文明生產達標企業標準是發、供電企業在安全、經濟、文明生產三個方面的考核標準。
在考核指標中,雖然有一部分涉及到考核安全基礎,但一般是從整體、宏觀的角度立項的。因此安全、文明生產達標,是對企業安全、經濟、文明生產整體水平的考核,而不是對安全基礎的全面評價。原電力部陸延昌副部長在全國電力企業達標暨創一流工作會議上曾明確指出:“安全是達標的基本功,企業苦練內功應該以打好安全生產的基礎為重點。”
他又強調:“不能以為企業達標,安全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不要以為有了一個安全的長記錄,客觀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就自然消滅了。”誠然,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對未達標的企業固然重要,對已達標的企業也同樣重要。為了夯實基礎,首先要搞清楚基礎中哪里存在薄弱環節,開展安全性評價恰恰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較好、較現實的途徑。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安全性評價和現有的幾項聯系緊密的工作,并不重復,也不抵觸,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對安全工作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的特點大體可歸納如下:
(一)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是對運用中的“系統”進行的評價
它評價的是現存在變化中的危險因素,不論是由于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形成,只要是查評時仍然存在的也就是說對今后“系統”安全仍有影響的危險因素,都要列入評價范圍。至于“系統過去存在,查評時已不復存在的危險因素,就不屬查評之列了。例如:對查評前發生的事故,原因已查明,對策已落實,隱患已消除的,不論是特大、重大事故都不再評價,只是對一些惡性頻發事故,原因未查明或對策未落實的才進行評價。嚴重違反規章制度造成的惡性誤操作事故,考慮到改變執行規程的狀況需要有一段時間,作為特例,予以評價。
(二)評價的目的是防止特大和重大電力生產事故、大幅度減少事故的發生
確定這一評價目的,是為了在安全評價中突出當前反事故工作的重點。當然,抓重點也要適當地考慮到一般情況。但重點一定要突出,不能輕重不分,緩急無序。特大、重大惡性頻發事故控制住了,基本上穩定了安全生產的局面,就為全面控制事故創造了條件。
(三)評價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基層、部門和班組、全員
(四)評價的著眼點是安全基礎而不是事故概率
安全性評價在不同的程度上,可以起“事故預測”的作用,但它不像“事故預測技術”那樣必須求取事故發生概率。我們在前面已經講了事故和安全基礎的關系,說明安全基礎牢固程度是反映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主要潛在因素,也是預見企業今后事故發生趨勢的主要依據。
因此,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的著眼點在于分析和評價企業的安全基礎,并且通過“量化”方法,使企業各個方面、各個專業的安全基礎牢固程度得以具體體現,向企業領導層提供本企業哪些方面、哪些專業安全基礎比較薄弱、薄弱到什么程度,哪些特、重大事故和惡性頻發事故危險性比較大,存在主要問題和隱患是什么,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科學地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計劃安排進行決策。
(五)評價的方法屬于評分法
由于評價對象是一個企業,并不是評價特定的個別事故,從科學性和實用性結合考慮,評價采用的是“評分法”,即對評價項目的重要程度和安全基礎牢固程度的“數量”概念,這種數量概念雖然建立在模糊判斷的基礎上,但不脫離客觀實際,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科學性。
(六)評價內容含概人身和設備安全兩個方面
一般安全性評價都是基本上圍繞人身安全問題設置的查評項目,即使包含一些設備安全問題也僅限于同人身安全有關的部分。考慮到電力工業的特點,安全性問題一貫包含設備安全和人身安全這兩部分。電力設備的安全問題不僅很多都和人身安全有關,而且也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整個社會,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開展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的程序、操作要點
(一)開展安全性評價的程序,昨天蔡處長已作了詳細的介紹,在這里就不再重復了。我主要介紹一下安全性評價的操作要點,主要采用的查證方法有以下七個方面:
1.現場檢查。即對生產現場的設備系統、安全設施等進行表面觀察。例如:查評充油電氣設備是否漏油,主控制室電纜夾層的電纜孔洞是否封堵嚴密以及設備安全標志是否齊全等。
2.查閱、分析資料。包括查閱分析各種有關記錄、試驗報告或檢驗報告、設備臺帳、圖紙、規程制度以及管理文檔等。
3.現場考問。主要是查證生產一線人員是否掌握應該掌握的技術、安全知識。
4.實物檢查或實物抽樣檢查。這種方法一般用于查評危險作業用的安全用具、手持電動工具、起重工機具以及安全帽、安全帶等等。車間、班組自查,尤其是班組自查應采用全數查評,即對全部實物進行檢查。上級組織的安全專家查評組通常可采用實物抽樣檢查。
5.儀表指示觀測和分析。這是通過檢查各種參數查評設備運行工況的主要方法。但是,有些不正常運行的工況是隨機現象,查評時不一定能發現。
6.調查和詢問。有許多危險因素,既不能直觀,資料上也反映不充分,特別時查評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往往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在現場或到科室進行調查和詢問,并在調查、詢問中核實情況。
7.現場試驗或測試。這只能在有條件下進行,即不會對人身及設備造成威脅的情況下進行。如:試啟動、試投備用設備都應按規定經有關部門批準,由運行人員進行。
五、安全性評價的現實意義
從近年來一些電廠、供電企業的實踐結果看,凡事根據安全性評價報告進行認真整改的,都取得程度不同的良好效果,證明安全性評價對于提高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評價可以使企業領導具體掌握本企業內部各方面、各系統安全基礎強弱的程度,看到了“量化”后的差距。有些達標單位,危險因素仍然不少,有的部門、有的專業得分率只有60%~70%,說明這些方面的安全基礎仍是相當薄弱的。有的長期保持安全無事故記錄單位的領導,通過評價深有感觸地說:我的一個最大收獲是克服了自我感覺良好的傾向。
(二)推動了各級反措和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由于評價項目把重點反措和規章制度等有關規定的落實情況變成了查評的內容,并查出了很多問題,從而促進了這些問題的解決,并克服了對習慣性違章相安無事的麻痹思想。
(三)有利于對存在問題嚴重程度的確認。由于安全性評價對存在危險因素的嚴重程度進行了量化,暴露出許多過去已發現的,但對它的嚴重程度估計不足的情況。通過量化,問題明朗,從而有利于弄清是非,使對危險性嚴重程度的不同看法統一到正確的認識上來。
(四)有利于強化企業安全生產的各項管理工作。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管理工作是切人點和落腳點。盡管人、物、環境、管理四項因素都要查,但重點在管理。評價中涉及的管理工作較多,諸如:運行管理、設備管理、技術監督、培訓管理等等,對于與上述各項管理有關的評價項目的查評,客觀上起了監督落實的作用,對推行安全管理標準化、規范化也十分有利。
(五)安全性評價是一個熟悉設備、熟悉反措、熟悉有關國家標準和行業制度的自我培訓過程。事實證明:查證依據所涉及的國家標準、反事故措施和各項規章制度,有不少班組人員是不熟悉的,因此,要通過查評,就要學習、掌握查評依據,這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培訓和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