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優秀團隊的“殺手”
2019-06-28 19:24:17
279
《曾國藩家書》一書中有這樣幾段話被世人廣為流傳,被現代企業管理和優秀團隊打造奉為至理名言在職工中學習。即“無緣無故而埋怨天,天難以答應;無緣無故地埋怨人,則人也還會服氣。感應之理,自然隨之?!薄耙坏┯龅揭l牢騷的時候,就自我反思:我又哪些不足,又憑什么積蓄了這么多不平之氣?立刻反省自身,立志去掉。平和謙抑,不僅可以早得功名,而且也養這和氣,可以稍微減少病痛。直古至今牢騷太多的人,后來必定諸事難順”。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胡林冀、左宗棠、彭玉麟)中的曾國藩是“晚清第一名臣”,被譽為是“官場楷?!?,“千古完人”。四大名臣的后人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尤其是曾國藩家族,更是得到“曾家無一是廢人”的美譽。
曾氏家族緣何得到這樣高的美譽呢?曾國藩不必說,他從一介儒生,由科舉入仕,逐后青云直上,直至出將入相,官居一品,成為大清的一根柱石,并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六十年。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精通詩文書畫,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學習英語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處理西北邊境危機中,曾紀澤平其斗志和談判藝術舌戰強敵,從沙俄口中奪回了伊犁城,從而取得了清末外交史上唯一的勝利。次子曾紀鴻喜愛自然科學,在數學研究上造詣較深,只可惜中年早逝。不僅其子成才,其孫輩曾寶蓀、曾約農等都成為了教育家和學者。
據調查,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今190余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沒有出一個紈绔子弟。如此長勝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這一切完全歸于曾國藩的教子有方。特別是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的教育尤為重要。
《曾國藩家書》公開出版以后,影響很大。偉大領袖毛澤東青年時代也曾認真讀過,并贊譽到:“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通過對《心理學》的學習和研究,我對抱怨的解析是:愛抱怨的人,往往因為用了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現實,結果常常事與愿違。有的人則是看問題過于狹隘偏頗,只考慮自己,不顧及其他,凡是不對自己脾氣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再就是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看人,將別人微不足道的缺點放大。愛抱怨的人多具有消極心理模式,很難看到實物的積極面。
現在全球風靡:“不抱怨運動”,提倡將陽光照進心靈,主張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推廣寬容、豁達、仁愛的朋友、同事關系。大家都知道抱怨只是一種宣泄情緒的方式,抱怨只是為了“嘴舒服”,是為了一種暫時的滿足,圖一時之快,這種滿足和“快感”就像酒精成癮或者藥物成癮一樣,后果其實更嚴重,最終形成新的問題反而令自己更困擾。愛抱怨的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習慣采取消極對抗的態度。從心理學來分析,這只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和掩飾自己的底氣不足。然而這樣的表現和反應,在團隊中是很不受歡迎的,這種抱怨會被公認為不但惹是生非,而且造成組織內彼此猜疑,打擊團隊士氣,從而使用團隊中的人們都堅壁清野,嚴加防范,致使優秀團隊崩潰于潰。故成為優秀團隊“殺手”。
朋友們,在高壓社會和工作中,給點陽光就燦爛,我們應擁有積極心態,正面思維,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微小快樂,對于事情不抱怨、不壓抑、不崩潰,沒有太大野心和欲望,嘴角習慣性地上揚15度,微笑的面容迎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