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 有多少青春可以重來
2019-06-28 19:23:05
130
《北京青年》的一句話“重走青春路”,不知令多少青年瞬間熱血了一把。仿佛有某種蠱惑,年輕人總希望能拋開眼前的束縛,從心出發,改變自己,走向未知的未來。這樣的“出走”,實在是一場青春夢想的嘉年華。除了丟開一切去旅行,你的青春還可以有其他“出走然后重來”的可能。
“的確,我們的青春似乎顯得過于倉促,讀書、考試、再讀書、畢業、工作、戀愛,然后轉眼又到了該結婚成家的時候。一連串緊鑼密鼓的人生任務逼迫著青春快速成長。而當這一切塵埃落定之后,回頭看看,驚覺青春就這樣過完了?”
為什么青春總想通過“出走”的方式來尋找到一個出口?西方有“間隔年”的說法,這是經過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變遷總結出來的概念,每到夏天,都可以看到許多穿一雙人字拖、背著大行囊、拿一張火車通票,自由穿梭在歐洲各地的青年們。在微博上,關于“重走青春路”的討論也炸開了鍋,大家說如果不沖破生活的枷鎖、走出去體驗不同的人生,青春便會變成一株靜止的植物。
的確,我們的青春似乎顯得過于倉促,讀書、考試、再讀書、畢業、工作、戀愛,然后轉眼又到了該結婚成家的時候。一連串緊鑼密鼓的人生任務逼迫著青春快速成長。而當這一切塵埃落定之后,回頭看看,驚覺青春就這樣過完了?所以一個又一個何東、何西們,才會在剛過著穩定生活時,卻又萌發了重走青春路的念頭,這一次,開始由著自己的性子和理想,按照自己想要的節奏,不疾不徐地享受著青春,享受著每一次新的改變、每一個新的感悟、每一回新的熱情,還青春以它原本該有的面目。
臺灣作家蔣勛先生的論著《孤獨六講》,還能幫助我們從美學的角度對于這個問題進行補充思考。蔣勛所提到的其中幾種孤獨,正好能對應當今青年的一些狀態。
第一種是語言孤獨?!懊總€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越來越喧囂的年代,召喚了越來越多的向往自由和寧靜的心。許多人覺得,世界這么大,選擇這么多元,與其固守原地,不如在旅途中擁抱更廣闊的自由空間、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
第二種是倫理孤獨。“我試圖在家庭與社會里扮演一個圓融和睦的角色,在倫理領域與每一個人和睦相處,但為什么我仍感到不可改變的孤獨?” 就像《北京青年》里的幾個角色,不同程度地與上一輩人之間有著理解交流的障礙,這一代人免不了會為以愛的名義捆縛和被捆縛的親子關系及代際溝通而困擾。這是青春成長的必然過程,也是青年人想要逃離現狀的直接理由。
第三種是“革命”孤獨。從躊躇滿志到落寞虛無,相信不少人體驗過這種情感。蔣勛說,“革命”是一種激情,比親情、愛情,比人世間任何情感都慷慨激昂。這里的“革命”更多地是指一種青春儀式,對自我的審視與再造,以及對改變世界的憧憬。因為有著這種蠢蠢欲動的孤獨感和激蕩在心的“做一番大事”的情懷,無數青年都想走出去,譬如劇中的何東率先喊出了“重走青春路”的心聲。
有多少孤獨可以消解,有多少夢想還在燃燒,有多少青春可以重來。無論你打算選擇何種“出走”方式 ,有一句話應該能夠鼓舞你:“青春的美是在于你決定除了青春之外,沒有任何東西了,也不管以后是不是能夠繼續,它是一種孤注一擲地揮霍?!?/span>
“青年導師”說……
李開復
有“趣”的地方就有人生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曾任Google、微軟全球副總裁。
“追尋自己的興趣,不斷地學習,用心去做,隨心所欲,有‘趣’的地方就有人生,無論去哪里,讓興趣指點你的方向。而找到興趣的最佳方法是開拓自己的視野,盡可能接觸眾多的領域。唯有接觸你才有機會去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發現你的所愛。”
編輯解讀 無論怎么出走,始終得聽憑內心興趣的指引。
姬十三
真正的夢想擁有絕對的凝聚力
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曾發起“萬有青年燴”活動。
“讓科學流行起來,這就是我的夢想。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有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也有人選擇離夢想而去。但我認為只有真正的夢想,才擁有絕對的凝聚力,值得一生去堅持?!?/span>
編輯解讀 只有為了真正的夢想,才值得一次次地“出走”。姬十三的夢想是讓科學流行起來,你的呢?
“出走”青春的N種可能
的確,正如“北青”所言,離開熟悉的環境,看過大山大水,人生的張力會變大。但青春出走并不只有辭職、與女朋友分手、走向遠方去旅行這樣唯一的形式。趙寶剛不是也說了: “重走青春路”只是這個劇提出的一種理念,希望人們能用各種方法重新過一回青春?!盀榍啻憾鲎摺辈⒉皇亲屇愫唵未直┑嘏c現在的生活決裂,而是讓你換一種認識世界、處理問題的方式,從而消除孤獨感,改變自我,讓青春重來。
1 在那條名叫“青春路”的路上行走
可行指數:★★★★★
創意指數:★★★★★
“改變自我、青春重來”指數:★★
北京懷柔有條馬路,名字就叫“青春路”。所以……如果你屬于“懶宅”一族,既不想進行太多的改變,又想重走一遍青春路,唉,那就只有在那條名叫“青春路”的路上多走幾遍吧,步行或開車均可。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中后有了驚人的科學領悟,說不定你走著走著也能頓悟起來呢。
2 與其流浪 不如相愛
可行指數:★★★★★
創意指數:★★★
“改變自我、青春重來”指數:★★★★
歌里唱得多好:“再不相愛就老了?!比绻氵€在糾結于“走還是不走”“若走的話是要走到哪里”這樣的問題,那不如索性停下你的流浪腳步,在這青春歲月,拋開許多負荷、甩掉許多成人世界該有的“條條框框”,遵從自己的內心,認真地相愛一場, 這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青春重來”?
3 微旅行 行走要趁短時光
可行指數:★★★★
創意指數:★★★
“改變自我、青春重來”指數:★★★
悄然流行的“微旅行”,其實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旅行,當你動了旅行的念頭,便可以即興出發。有一本書是《孤獨要趁好時光》,提倡趁著年輕,不妨行走在路上,享受孤獨。其實在這個“碎片化”時代,行走也要趁著短時光,在零零碎碎的時間里,將青春重新過一回。
4 不行萬里路 就讀萬里書
可行指數:★★★★
創意指數:★★★
“改變自我、青春重來”指數:★★★★★
好吧,這的確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人認為讀書破萬卷,其實就相當于進行了許多次的心靈旅行。也有人認為閱讀百篇不如出門一見,行走在旅途中更容易讓人增長智慧。這個見仁見智,如果你有一顆非走不可的心,那就即刻啟程;如果你還是需要多一些沉淀和思考,那就靜下心來讀書。
當然,你能從中啟發多少、改變多少,就取決于你讀了什么書以及你讀書的領悟程度了。古人有“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現在,當你將心靈放逐到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時,也許能夠感覺到那專注而執著的青春已悄悄回到了身邊。
5 挑戰自我不僅只在路上
可行指數:★★★
創意指數:★★★★
“改變自我、青春重來”指數:★★★★
很多時候,出走是為了讓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中獲得挑戰和改變,但誰說改變現狀、給青春以驚喜只能發生在遠行的途中?如果你是冒險家,野戰拓展、漂流探險均可嘗試;如果你是運動派,通過解放身體亦能回歸自然;如果你是技術流,可以在閑暇之余專心對著電腦做“極客”……實在不行,拿出闊別已久的高數題,冥思苦想一番,也算是一種很大的挑戰啊。挑戰無處不在,改變隨時隨地,只要保持著活力、熱情和勇敢無畏的態度,青春也可以重來。
LINK
史上最著名的“青年出走”事件
歷史上那些各種方式的出走,有著各種各樣的結局,當然有的實屬“此乃傳奇,請勿模仿”。從這些史上最著名的“青年出走”中,你能獲得怎樣的啟示?
最得道
放棄王室生活離家尋道
在公元前500多年的迦毗羅衛國,有一位29歲的青年,放棄太子身份和王宮的安逸生活,離家尋道,一直在一棵菩提樹下冥思苦想,發誓“不獲佛道,不起此座”。有一天終于大徹大悟,領悟到解脫生死之道,入道成佛。他就是“佛祖”釋迦牟尼。
最勇敢
魯濱遜漂流記
這部18世紀冒險小說的情節,大家想必早已耳熟能詳。出身于小康家庭的魯濱遜年輕時出海闖天下,在遭遇海難流落到荒島以后,運用自己的智慧把荒島改造成了“世外桃源”。同樣具有“游俠精神”的還有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
最覺醒
娜拉走出玩偶之家
19世紀,易卜生筆下的青年少婦娜拉在覺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后,憤而離家出走。有人說,娜拉在關上門離開家庭的那一刻,就意味著女性主義的覺醒。
最文藝
“那個人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30年代《邊城》里描寫的湘西英俊青年儺送,在哥哥意外去世后,無法面對心上人翠翠而選擇離家遠行,留下了一個悲涼而令人充滿遐想的愛情故事:“那個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span>
最熱血
騎摩托環游南美洲
1951年,只有23歲的他決定休學1年環游整個南美洲,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老式摩托車。這次旅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后來這個叫做格瓦拉的青年斗士的頭像被廣泛印制在T恤、咖啡杯上,影響了幾代人。
最智慧
靈修旅行 強大內心的來源
喬布斯19歲時曾花7個月遠赴印度靈修,這次旅行不僅令他的內心更加安靜堅定,還讓他頓悟到“從無到有,創造妙有”的智慧?;貞浻《嚷眯羞@段時期,喬布斯曾表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只有兩三件,這是其中之一”。
改變 是青春的主題
“其實重走青春只是一個口號,真正的意義是認清自己和改變自己的過程??墒侨绾握J清自己,如何改變自己呢?這是《北京青年》提出來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話題?!迸c他們交談的時候,每個人都說出了自己的“改變”,是《北京青年》中的角色在改變著他們,也是他們從《北京青年》中獲得了新的自我認知。賀剛、任重、張儷、曾泳醍,這四個在演藝路上奮斗著的青年,各自有過自己的迷茫和困惑,他們一路走來,現在更多的是內心的堅定與踏實。改變,從來都是未知的。改變,又何嘗不是需要勇氣的。
聽他們講述《北京青年》“青春重走一回”的故事
《LIFE IDEA》:請分別解讀一下自己在《北京青年》中所飾演的角色。如何理解《北京青年》 ?
賀剛:我在劇中飾演何南,在加拿大留學,畢業前已經獲得很高薪的職位。但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辭掉了工作,只身回國創業。他沒想到創業時和國外的理想差別特別大,工作上屢遭挫折,后來和大哥何東一起重走青春之路。
導演認為這是最接地氣兒的一部戲,每個角色都很符合原型。何南這一角色代表了一大批群體――大學生畢業以后就業再創業、急于成功的人群。在一路創業失敗后開始認清自己,人物有了一個顛覆性的轉變。最后從頭做起,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知道自己該腳踏實地去做,感情也敢于去表述,整體是講述了一段他的成長歷程。
張儷:扮演的是一個精神科醫生丁香,她在愛情上受過創傷,有嚴重的心理疾病。為了逃避內心的創傷,她一直給別人治病,結果沒想到何西把她的病治好了。她一直害怕受傷,被相戀5年的男友拋棄后對生活、愛情失去信心,直到遇到何西,他們相愛了,她重新敞開了心門。在戀愛中她看到何西為她改變,自己也放下了精神上、身體上所包裹的束縛。何西在為一個人改變的過程中得到了真正的愛情,而丁香這個角色在自我改變的過程中重新收獲了幸福。
任重:戲里的角色叫何西,排行老二,是個醫生。青春重新走一回,對于何西而言是受大哥何東的影響:“從出生、成長到工作甚至死亡你都在一個醫院里面,這樣活著多沒勁啊?!睘榱俗屪约撼砷L,歷練自己,于是決定跟大哥去重走一回青春。多走出去、拓寬視野是一個認知世界的過程。
當這些年輕人去了祖國各地的大小城市,看到煙臺那樣的小城市是安靜的、唯美的,到深圳看對外的窗口,去云南麗江看古鎮、雪山……當看到這一切之后,視野被無限地打開,才發現原來祖國有那么多值得自己去看的地方,心就寬了,這是何西的改變。
曾泳醍:在劇中飾演葉坦,是一個從國外回來的富二代,白富美,沒有家庭壓力,那是一個挺有優越感的女孩,對工作沒有想過去爭取什么。后來她發現家里其實并沒有那么優越,所謂的富二代只是一個虛擬的光環,并不是現實存在的,是爸爸不斷地努力才給予的生活。爸爸其實也是給別人打工,并不是所謂的老板,他的企業早就因經營不善而被賣。從得知真相那刻起,她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她自己的事業和感情都重新邁出了一步,切合了主題“青春重新走一回”。 放下以前奢華的生活,好好地走一回人生,尋找本應該屬于她的東西,在路上她收獲了愛情,知道了自己應該如何去努力,懂得了在社會上不能一味地依靠別人,靠父母也是暫時的。
《LIFE IDEA》:那么在自己生活中,有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改變?
張儷:最大的改變就是寶剛導演重新把我拉回到演員這一行列。在拍完《永不瞑目》后一度認為自己不適合做演員,選擇了放棄。那時候做演員更多是為了名利,想要鮮花掌聲,導演說“你覺得你可以的時候,重新回來”。后來回來了,雖然做著同樣的事情,但是心情是不一樣的,現在喜歡的不是鮮花掌聲,更多的是沉浸在角色中,品味塑造過程中的快樂和喜悅。工作中偶爾停下來給自己一段時間思考,繼續出發,會走得更穩更踏實,會讓你做得更好更清晰。
任重:我原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大學老師。但我后來是先離開大學,后簽約公司的。走演藝這條路的時候前途是茫然的,但是我對自己說――我選擇了,我去了,如果跌倒了我認了。這一過程是破釜沉舟,不能回頭的時候只能拼。
有很多人說任重是個幸運的孩子,有好的導演幫你,很多年輕人抱怨說為什么自己沒有碰到天上掉餡餅的事。餡餅每天都有,只看自己接著、接不著。我每天睡覺的時間不是在床上度過的,是在車上、椅子上。我相信我這一切運氣是50%,還有一部分是靠自己的打拼換回來的。一切辛苦的努力是一個自我認知和改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在成長。
《LIFE IDEA》:您覺得角色的性格和自己的性格有哪些契合與區別?
賀剛:挺像的。我沒有出國留學的經驗,剛開始覺得離自己特別遠。拍到中期之后,突然有一天特別明白:太像我了。何南一路的創業之路和我原來的打拼之路太接近了。剛出道時想當歌手,就去模仿劉德華唱歌,后來毅然決然辭掉歌手的工作,決定來北京當演員。不知道當時哪里來的勇氣,一路走來很踏實,一直堅持當初的夢想,特別像何南一路走過來的路。
曾泳醍:我非常認同角色中葉坦的理念――任何東西都需要自己去爭取,沒有所謂的屬不屬于你。就像我自己在事業上會努力去爭取,邁出屬于自己的一步。
《LIFE IDEA》:趙導說原來100集的策劃中,寫了兩代中國青年,不過這次只拍了這一代。在你們看來,這一代的年輕人和父輩年輕時有什么不同?
賀剛:父輩希望生活沒有冒險,我們卻喜歡自己去闖蕩。年輕人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吸取父母好的一面。
張儷:任何人想改變,從眼前開始改變都不晚。老一輩覺得自己已經沒有精力和勇氣走出去,而年輕人更勇于出去闖蕩,敢去嘗試。
任重:導演說這不是兩代年輕人看的戲,而是兩代人看的戲?,F代年輕人過的更多是框框一樣的生活,我們是井底之蛙。但并不是鼓勵年輕人都離家出走,而是讓大家知道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
曾泳醍:我們這一代缺少一種堅持,現在的青年都有了退路,人應該有所堅持!(怎么理解堅持和改變呢?)二者并不對立,首先有了自己的信念,有了信念然后為之努力,改變可以是換種方式繼續自己的執著,和堅持并無沖突。
世界觀寬了,價值觀寬的時候,人自然而然就會改變,而且是一種提升的改變,這是《北京青年》要告訴我們的。
送給所有青年的一句話
賀剛
敢于直面自己的錯誤和問題,并且及時去改正,從而改變自己,堅持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
張儷
拍完“北青”最大的感觸就是改變要從自己做起。一個人想努力的時候,全世界都會來幫忙的。
任重
《北京青年》不是你人生的起點,也不是你人生的風向標,但《北京青年》可能會給你一次樂趣,如果你快樂,就這么去走,如果不快樂,就想辦法改變自己。
曾泳醍
這部戲讓我更加釋放自己、更有勇氣,不改變自己又怎么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什么樣的人?